编按:以下为光绪《海门厅图志》所载之师山书院,其中包括概况、周边等信息,以及沈之瑾的两篇记——《师山书院记》《师山书院后记》——标题为编者所加。编者还按照沈文绘制了《师山书院图》,一并发出,与大家分享。 唐宋州县立私学,则今书院之滥觞也。海门师山书院,在学宫之右。嘉庆十四年,同知刘平骄建。 《师山书院记》 恩贡生沈之瑾记曰。 海门厅治后有山,相传郡民刘陈氏积土为之,后人建大士阁于上,以镇潮患。山形似狮,名曰师山,书院之以师山名因此。院离山半里许,面横河左,并学宫基地千六百余步。经始于嘉庆十四年己巳,越三年辛未落成。縻白金万有七百余两,前邑侯刘公平骄,创捐三百两外,士民捐助者什之六,经董筹补者什之四。先后得沙田百有九十万五千余步,以岁租所入为永远经费,由厅详请大吏咨部在案。 院制坐北向南,环以墙,分为三埭。第一埭正房五间,设厅事额曰「正谊明道」;东房东临带水,旭日迎窗,绕阶花木蓊郁;西房庭空如水,房右侧屋三椽东向,由厅事中庭出,数武有墙,墙有门。 门外第二埭,正房七间,中为讲堂,左右两楼对峙,左则逼近仪门,为出入要道;右则去门稍远,遥与师山相掩映。每当春秋佳日,登楼西望,沟洫纵横,一绿无际。楼前小屋两楹,回环背向,盖有如附庸云。 讲堂对面,隔以门垣,曰「聚奎垣」,则第三埭矣。亦正房七间,有厅有房,俱北向,由聚奎垣倒行六七步,东折即讲堂之东,南角则仪门在焉。 东向门房三间,出门南去,双藤夹道,绕屋扶疏,花时烂漫多姿,令人低徊不能去去,此则大门矣。门内门房三间,门外泡湢一所。其正房之左,地接宫墙。昔人凿小池于其间,环以石塘。开沟一派,引泉入墙内,即厅事东房之束窗外也。塘上栽芙蓉十数株,与池中荷叶,迭相吐艳。 沿堤垂柳丝丝,左萦右拂,柳阴中露出一朱阑曲折桥,迆逦东渡,有亭三楹,翼临水上,颜曰「丛桂轩」,庭内多桂花,今则不复存矣。而紫薇一本,奇古可爱;梧桐百尺,碧影参天;间以芭蕉、翠竹,凭阑闲眺,逸兴渤然。 遥望对岸,船庭三间,曰「小鸥波馆」,八窗洞达,风日和好,冬夏皆宜。后有小楼,东邻学宫,俯视泮水,荇藻交橫,游鱼可数。又有长松古柏,接影檐端。鸟鸣嘤嘤,迭相唱和。 回头南望,仪门大门忽然现于前矣。统计正房十九间,零屋十一间,门房六间,厨灶泡湢备具。度以曲槛,间以围墙,地不盈十亩,而寻丈中俨有不尽之观。盖当日良工,心苦如此。 惜八十年来无有记其事者,后生小子鼓箧来游,试问是院创于何人,始于何代,俱茫乎不知。余不文,深恐年愈远则事愈湮。适今春督匠修葺院宇,并新建丛桂轩后套房三间,遂搜讨家藏手抄卷宗,并将平时得诸故老者证诸当前,率笔记之,并记捐助、创建诸公之姓名于后,时光绪十二年仲春月。
后记曰:岁甲申夏四月,邑侯陈公家熊采同学议,以余董师出书院事,辞,不获。六月,李公春藻莅任敦促之,遂于八月朔日应命。是月也,阴雨币月,木棉不花,而书院岁入仅系田租,田租之出半在木棉。平年额征钱二千余串,向章支放至二千六百余串。历空之余,乘兹歉岁,其支绌赔累,有不待言者。踵而仍之,不数年而书院不复存矣,不大负前人创造之心乎哉?且地方善举,其不能垂诸久远者,必因经费不敷;经费不敷,以规条不立,未尝量入以为出也。然则欲挽今日书院之积弊,断自裁汰浮费始。 潘君镇者,淛水人。游邑幕,闻余言,袖手抄帙来曰:「君所谓浮费,其各衙门之报销房费乎?」曰:「然。」曰:「以彼挟上游之势,坐享其利,历有年矣。一旦裁之,其如报而不销何?」余未有以应。曰:「如君言,必不报而销而后可,我为君计之久矣。请视此乃前制府湘乡曾文正公核定徐州府铜山、沛县书院章程也。内开公产,照例征赋,别无报销之说。两县书院,皆官督绅办,实用实销,不得造册送上司衙门备查,致启经书讹索之端。」 至哉言乎,事而不报销,漫无稽考,其浮滥不可知;事而必报销,胥吏诛求,其浮滥愈不可知;惟严立规条,官督绅办,寓报销于不报销中,非文正公之实事求是不能出此。 不揣固陋,援两县例而变通之,准诸岁入,拟为条规。凡裁上下衙门报销,暨常年房费、节礼等项钱七百余串,岁增生童花红膏火二百余串,会同徐教谕云锦、陈训导子兰、黄徵君景仁、秦孝廉兆鹏、黄经历世丰、沈明经廷垣、黄明经锡龄、刘廪生逢吉、沈茂才士超、龚茂才日孜、倪茂才栗,联名禀请当事转详大吏,得如所请。 于戏!以区区岁入二千余串之书院,即甚撙节,除赋税,修脯仓,用薪水,一切日用,外其沾溉士林者几何哉? 虽然。有倡于前,必善其后。他日规模式廓,自在后之有力者;今日得诸君子相助为理,俾书院不至废坠,以无负当年创立之苦心不可没也。作前记成,故复记之以附其后。 【附记】 课增减额,多少无常数。光绪十二年,定岁官课五,师课五,春以三月开课,秋以九月开课。每课生内课额二十名,外课额三十名;童内课额三十名,外课额六十名。童每内课一名,给膏火钱六百;外课一名,三百。生童第一名,俱给奖赏钱壹千;二三名,八百;四五名,六百;六至十名,四百。官师课膏火奖赏,皆由院给发,师课兼试经解古学,曰小课。生童额各十名,但给奖赏,无膏火。 书院之外,则有义塾。一在厅治文昌宫,一在壩头镇,一在麒麟镇,一在悦来镇,一在三阳镇,一在池棚镇,一在通州川港镇,皆道光二十四年,同知周维新捐置。七塾每塾岁支塾师修缮钱四十八千。一在八匡镇,咸丰九年职贡生郁子侃、崇明生员黄兰芬捐置。 书院之后,毗于书院者,有厅试考棚,南向为楼五楹,东西向厢房各九楹。光绪二十一年,廪贡生沈燮均捐建。 |
Archiver|手机版|小黑屋|版权所有:扬中市太平书院教育信息咨询服务部
GMT+8, 2024-10-6 17:27 , Processed in 0.092020 second(s), 13 queries .
Powered by Discuz! X3.2
© 2001-2013 Comsenz Inc.